近日,河南省自贸办与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河南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河南自贸试验区南阳联动创新区的远程异地评标“双盲” 模式案例成功入选,并在全省推广。这一创新成果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以往的远程异地评标中,存在着项目信息、专家信息以及评标场地信息泄露的风险,评标专家打“人情分”“关系分”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自贸试验区南阳联动创新区会同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推出远程异地评标“专家盲抽+项目盲评”的“双盲”模式。
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制定《远程异地“专家盲抽 + 项目盲评”双盲模式评标运行服务细则 (试行)》。该细则从项目组织的前期筹备,到专家和场地选择的严谨流程,再到设施安排及技术保障的具体要求,以及评标服务的规范标准和劳务报酬支付的明确规则等多个方面,为“双盲”模式的规范有序运行构建了一套完整且坚实的制度保障。例如,在项目组织方面,明确了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项目从招标公告发布到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专家抽取环节革新。依托市县一体化交易平台,实现与省综合评标专家统一调度系统的无缝对接。在评标当日早上 7点30分,系统会按照预设的规则,自动从庞大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区域内评标专家。系统在抽取后,会迅速通过电话与专家取得联系,确认专家是否能够参加评审。一旦得到专家的确认,系统便会自动、准确地通知其评标时间和地点。这一改变彻底颠覆了以往由场地定专家的模式,有效避免了专家信息在抽取环节就被提前泄露的风险。例如,以往在一些项目中,由于提前确定了评标场地,熟悉该场地的人员可能会根据专家类别等信息推测出可能参与评审的专家,而现在这种随机抽取和自动通知的方式,使得专家信息在评标前始终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副场选择的随机性变革。在过去,主场需要提前预约副场,并且要向副场发函详细说明项目情况,同时还要将副场地点信息通知招标人、代理机构。招标人委托代理机构在交易系统内录入副场信息,这一系列操作使副场地点失去了保密性。如今,系统会自动把随机抽取的专家所在地交易中心定为评标副场,实现了评标地点的随机性。系统直接将评标地点通知到专家,在评标开始前,业主单位、代理机构和主场交易中心都无法知晓副场的具体信息。这一举措有效切断了可能存在的利益关联链条,确保了评标环境的公正性。
项目评审的保密升级。在改革前,专家至少提前 1 天抽取,根据主副场交易中心网站开标日历上显示的预约项目信息,专家很容易预判所评项目。改革后,评标当日系统才会精准推送项目信息到副场交易中心。专家通过门禁签到时,系统会随机分配评标机位。只有当专家刷身份证进入评标系统后,才能够看到项目信息。这一流程设计有效防止了项目信息的提前泄露,保证了评标专家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评审,确保了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这一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在保密性方面,取消协调预约副场环节,通过自动关联专家、项目和门禁系统,极大地提升了项目信息和专家信息的保密程度,从源头上防范了围标串标行为。在公平性上,评标专家线下分散、线上集中,无人为接触,减少了人为干预,避免了“人情标”“倾向分”,维护了公平竞争秩序。在招标投标效率上,通过统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场地和专家资源,有效解决了项目扎堆进场、场地利用率不高以及县区专家少、老面孔等问题,大大提升了评标效率。截至2024年 12 月,南阳市已成功使用该模式组织交易项目 47个,应用实现 1 市 13 个县区全覆盖,随机调度专家 205 人次,随机调度场地 131 个 (次) 。
此次河南自贸试验区南阳联动创新区远程异地评标“双盲”模式入选河南自贸试验区创新实践案例,不仅是对南阳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创新工作的肯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未来,南阳将在持续推进应用“双盲”评标模式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提升完善系统功能,同时提升跨区域协作能力,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为营造公正清朗的营商环境贡献力量。